鬼吹灯 >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 第一百四十二章:你不了解他,我早就习惯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你不了解他,我早就习惯了

    “来了来了!!”门外有校事大步本来,将一卷宽敞锦布送到了宿卫手中。

    宿卫又忙跑上阶,双手呈递给门口一位年轻英俊,气宇轩昂的儒生。

    “禀报司空,大理寺送来的审讯陈情录,由钟寺卿亲自执笔。”此儒生趋步入堂,将此卷安置于曹操身前案牍。

    杨修平日里跟随曹操,多次听他夸赞钟寺卿的书法,每一次都是赞不绝口。

    他亲自执笔记下的审讯录,不说内容如何,至少此卷面上看来一定赏心悦目。

    司空可先得一处开怀,再看内容时不至于太过愤怒。

    杨修真心做事,用心揣测,而且的确是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本领,多方了解之下,对张韩非常敬佩。

    不过,张韩的“围炉”他是一定不会去的,杨修出自簪缨之家,敬佩归是敬佩,却不会和张韩混迹一堂。

    他要去,也只能去大公子曹昂的府中高宴,与往来鸿儒把酒言欢,畅谈策论。

    但,因为敬佩,所以心中也暗暗为张韩捏了把汗。

    毕竟谁也不曾想,校事府这第一把火,竟然会直接烧到他的头上。

    曹操面色一正,直接打开了卷宗观阅,其实他心里也并不担忧,张韩即便是真的被审出一个罪大恶极,那他也仍旧不会倒台。

    无非是,撕破脸皮而已。

    那些公卿或许没见到真刀之前都不知道,曹操只是不用刀而已,并非是手中无刀。

    他若是想,随时可以血溅长乐殿,让满朝公卿全部闭嘴。

    现在的局势只不过是……可以杀,但没必要。

    能名、威、利俱得的局面,又有何不可呢?

    他摊开卷宗看时,进入堂内的郭嘉、杨修以及在下手位上坐着的曹昂都是紧张不安。

    时不时的偷看曹操,来揣测他的心思,以猜想审讯录事的内容如何。

    虽说并不担心,但真是到了出结果的时候,又怎能不被牵动些许,毕竟是一件动辄可改变局势的大事。

    看了许久,曹操直接一巴掌拍在了案几上,沉声道:“居然是这样……好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是我错怪伯常了。”

    “这书法真好。”

    曹操接连夸赞了一番,引得三人立即上前,想要询问但是却不敢开口,只是一直盯着曹操看。

    “得子如此,夫复何求!”

    曹昂愣了愣,得子?他不是您儿子啊,只是女婿,半个儿子而已。

    郭嘉急得都想直接上手抢了,但是出于从心他忍住了。

    末了,只有曹昂小声的问道:“父亲,伯常兄长他……”

    “呵呵,”曹操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笑容越发的灿烂,收起了这一份录事递给杨修,道:“德祖,送至尚书台呈报陛下。”

    “另,让尚书台将此录,抄百份,告示全城百姓!”

    “唯!”

    杨修立刻得令去办,他此刻根本不用猜测,这份录事绝对不是张韩认罪的罪状。

    甚至其中记录之言,极其精彩,他现在就立刻想知道,里面到底写了什么。

    快步行走的时候,整颗心就好似被人用羽毛不断抚动,简直难受至极。

    不过他本身出自世族,自小深受礼教影响,绝不会偷看。

    只能纵马而奔,快步走送,直至荀彧面前,呈递了此录事之后,传达了曹操的命令。

    荀彧看了他一眼,而后仔细阅读钟繇亲自书写的录事,此书法刚入眼,便让荀彧赏心悦目,嘴角平缓,暗含笑意。

    当真,如沐春风、心旷神恬。

    再看到中段,荀彧的眉头一下皱了起来,不住的点头。

    “伯常啊……虽有缺,却如何不令人倾心。月亦有缺,士皆慕之。”

    “令君此言,何意?”在旁的杨修早就忍不住了,当即轻轻拱手发问,那眼神直盯着荀彧手中的书信,看得热切。

    荀彧看他如此,便笑着道:“德祖在来前的路上,未曾翻看此录?”

    “不敢,”杨修立刻躬身:“学生知礼,不敢随意翻看,且司空下令抄录百份广而告之,其实事后也可得见。”

    “不错,”荀彧这一声不错,也不知道在说修的一番分析,还是在夸赞他的品行。

    是以,荀彧也不瞒着,笑道:“伯常君侯,并无贪墨,其家产大数为因救人性命,得其馈赠,有人证证明。”

    “其家中奴籍,并未为其私藏,而都是他当年行伍时,小营之中的兄弟亲属,伯常是为了他们,所以购地、搬迁,为他们安置其家。”

    荀彧说到这,将录事直接递到了杨修的面前来,笑着道:“你看最后这诗句。”

    杨修接过一看,顿时愣住,心神震动,双手攥紧了录书的两端,情绪略微有些激动。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何等孤寂、失望,不,这应当是绝望,”杨修又看了看上文记录,腮帮很快就鼓了起来,整个人的双眸凝实,“怪不得,君侯如此气愤,一生戎马征战功绩,竟然被人这般构陷。”

    “辞官去爵,好个气节昭昭的将军!”

    杨修眉飞色舞的看向荀彧,只觉气血翻涌,心中不忿难以平息,如今许都有天子坐镇,应该是安平盛世,若是百官可清朗治理,上下皆能勠力同心,方才能安万民,重振大汉。

    只可惜,现在的公卿在做些什么?!构陷一位满身功勋的青年才俊?

    选了张韩就算了,手段还这般愚蠢,此录事送上朝堂,这不是扳倒张君侯的罪状,这反而足以让他名声再上一阶。

    这张录事,其实是最好不过的事迹传言,甚至比那些年的“月旦评”更加有力,因为这不是品评出来的干瘪言语。

    这是大理寺审出的案状,而且,其中不乏实绩。

    但是杨修又觉得很奇怪,荀彧好像很淡定,既没有为张韩案反转而有所波动,也仿佛并不因为张君侯本身这般义薄云天而感到震撼动容。

    甚至,连这直抒胸臆、荡气回肠的诗句都无法打动。

    荀令君好稳的气度。

    “抄录百份,传扬。”

    荀彧将这一份录书交给了尚书台各文学掾,这些年轻学子都乐此不疲,大为兴起。

    且不说录书的内容如何,光是钟繇的书法,都属他们争相临摹的墨宝,自然争先恐后。

    ……

    长乐殿上。

    此时曹操已然入宫,满脸怒意,趾高气昂,身后跟着数名官吏,其中校事府府君戏忠、大理寺卿钟繇也赫然在列。

    这些文武一言不发,直冲长乐殿,在门前守候的黄门、内侍全都吓得瑟瑟发抖,连忙有人进去禀报。

    伏完、董两人早已在殿内和天子刘协一同等待大理寺审讯的结果。

    告发张韩的事,属董承前头,那些有西凉将背景的官吏尽皆附和,因此校事府也不得不重视。

    刘协得知这个消息时,整个人也是处于懵乱的状态,他根本不敢相信张韩背地里竟然是这等巨贪。

    他是去年定都之后做的屯骑校尉,即便俸禄很高,却也不该有如此宽阔的宅院,足足堪比一宫。

    这些土地、宅邸建造的人力从何而来,若非是贪墨,张韩怎能有这等财力。

    刘协做梦都想不到,他一直认为是青年才俊、救世后生的张韩,暗地里居然是这种人!!

    听取官吏揭举时,刘协就已头晕目眩,感觉自己遭到了欺瞒哄骗,在一上午无言之中,心中愤懑!

    此刻,内侍慌乱跑来,朗声急道:“陛下,陛下……曹司空领着许多大臣,正气冲冲上长乐殿来……”

    刘协双眸一颤,还,还是露出真面目了吗?曹爱卿,终究还是藏不住了……

    董承慌忙躬身行礼,快速道:“陛下您看看,曹孟德气急败坏,终究还是图穷匕见了,张伯常如此贪墨,他曹操又能是什么好人?”

    “这定是知晓若按照法度论处,张伯常当处以绞刑,曹操自然不舍,定是要威逼陛下撤回成命!”

    “微臣,恳请陛下切莫改口,一定不可屈于曹操之威啊。”

    董承他们当然清楚刘协心中惧怕,不敢和曹操当殿顶撞,一旦被弹压了回来,则日后再无机会。

    而曹操,实际上并不是董卓,因为曹操是一等一的聪明人,他虽然不喜士族,当下却还是需要士族为他输送人才,不会真正对立到底。

    毕竟,曹氏虽得天子,却还不算是能独挡天下诸侯的一方势力,他和士人之间,绝不会像董卓当年那般剑拔弩张,弄得朝野上下均是反对之声。

    故而不难猜测,曹操不到最后时刻,绝对不会撕破脸皮动刀兵。

    董承、伏完等人,也不在乎今日曹操会否动刀,他们这般做早已不再是朝堂争权了,只是刘协并不能看出其中端倪而已。

    刘协听完了董承的话,暗暗点头,表示定要曹爱卿给一个交代,而此时曹操也刚好到了大殿门前。

    还好,他虽然怒气冲冲,完全挂于面庞之上,却还肯在黄门侍奉下换鞋。

    且佩剑早已在上来时就已经解了。

    看到这一幕,董承、伏完也都松了口气,看来曹操今天是不打算动刀。

    不动刀,那就是动嘴皮子,本将今日要看看,大理寺审出来的实情你如何交代,若有隐瞒则徇私枉法,你校事府也形同虚设,自可再参。

    若并无隐瞒,张伯常这等家资绝对来路不正,如何能解释得清?如此也可除去曹操身边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

    为未来,扫清些许障碍。

    “曹爱卿,为何怒气冲冲,”刘协强自镇定的看着曹操,语气平淡的道。

    “禀陛下,臣来送大理寺卿亲自审问庶民张韩的询情笔录。”

    曹操说完,怒视了董承和伏完一眼,另外两人均是心中暗喜。

    他们只道曹操是因为放弃了张韩,所以痛失一要员,因此迁怒。

    但表面上,却只能恭敬拱手,表示此是无可奈何之事,一切秉公的模样。

    “呈上来。”

    刘协微微叹了口气,还是如常让内侍将笔录送到眼前案几上。

    由两人展开后,张韩案的陈情尽在眼前,此刻大殿之上几乎都是轻悄悄的呼吸。

    所有人都是屏住呼吸,察言观色,看天子的脸色。

    天子看了不知多久,大殿上始终保持针落可闻。

    直到他看见笔录上最后一句,张韩在大理寺自愿请罪辞官、去爵,说出了那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诗句。

    一双手臂,不知因何种情绪而颤抖起来,前无明君,后不可及……

    想到天地长久,竟然涕泗横流,张伯常失望透顶,心中决绝,这是对汉廷已经彻底绝望,不愿再食哪怕一分汉禄。

    “伯常……”

    刘协鼻头一酸,眼泪都快出来了,朕孤苦飘零数年,几经生死,差点就在长安无法返回故土。

    身边环伺皆为虎狼,恨不得将我剥皮啃食,直到许都我才遇见这些真正为汉室百姓立身的明臣。

    老有曹公、少有张侯。

    本来该是君明臣贤的绝美光景,却没想到,还是被争权夺利给破坏了。

    刘协此刻心中不解、恼怒的是,这么干对董承、伏完等人到底有什么好处?

    许都衰微,百官不睦乃至内斗,难道他们就能成为所谓“力挽狂澜”的千古名臣吗?

    不过是以阴险心思,残害忠良、构陷贤德的奸佞小人而!

    张伯常曾几次对朕进言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如今看来,正是如此,朕不曾听信,只以为公卿和睦,虽有嫌隙但不影响大局,如今看来,却害得伯常遭人构陷,险些损失此等英才。

    是朕之过也。

    想到这,刘协猛然拍桌,砰然作响,在大殿之上宛如惊雷,引得众目尽皆望来,董承等人更是有惊喜之色,颇为期待的盯向座上。

    “这就是伱们号称告发的奸臣!?”

    啪!

    刘协将笔录扔到了董承面前,董承连忙弯腰捡起来一看,大惊失色:“怎么可能?”

    “陛下,觉悟这等可能,这一定是串通好的!张伯常以奴籍假扮当年旧部家眷,串通一气!请陛下明察!”

    钟繇此刻站出来拱手,沉声道:“陛下,此节微臣曾反复询问,每一家都曾问到,连三岁的垂髫童子也可回答,可以认定张韩所言非虚,他真的让曾经救他性命的兄弟家眷过上富足日子,那些人不算奴籍,且每家家资经府中下发后,皆为自己所存,并非是替伯常私藏。”

    “不可能!这些人承蒙张韩恩惠,岂不是他说什么便是什么!?”董承有点急了,他没想到事情竟然会是这般走向。

    张伯常贪财至极,敛财无数,怎么可能会是这等豪情义气的英杰!

    (本章完)

    

    http://www.cxbz958.org/sanguoshuirangtazuomoushide/386937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