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三百零七章 出山

第三百零七章 出山

    全军大整编之后,就是全军大练兵。

    因为物资不足,大练兵之事,一直没有提上日程,各营的营总,都在催问军司。

    谢友成也是没有办法。

    金江镇积蓄不多,任何方面都要省着用,以免影响到明年大战的供给。

    面对这些难题,他也没有推给将军,努力让困难在军司里面解决。

    “雨村兄,你可是帮了我大忙。”

    谢友成亲自来感谢贾雨村。

    面对谢友成的恭维,贾雨村并没有得意。

    “理应之举,何需谢我。”

    前番贾雨村出面,向朝廷奏请金州练军事宜,有利大战事宜,朝廷应该支持。

    朝廷同意了此事。

    登来的码头,按照贾雨村的要求,调送了部分的物资到了金州,缓解了金江镇无粮练兵的这个大难题。

    谢友成因此而来感谢贾雨村。

    “我准备安排张云承,专门负责核粮之事,谢司马不会反对吧?”

    贾雨村见缝插针。

    以他对金江镇的了解,金江镇是真心实意的准备攻打蛮族的,所以自己顺水推舟,不会引起金江镇的反感。

    既不影响金江镇的计划,引起平辽侯的不满,也让朝廷看到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

    对于贾雨村,唐清安非常满意。

    不是他的帮助,金江镇关于全军大练兵,不知道要耽误多久。

    全军开始大练军,还有几支军队,唐清安不放心。

    那就是原来国内的援军,因为锦州大败,而士气低落的四支军队。

    “必须要提高士气。”

    唐清安向军司官员命令道。

    和蛮族的大战,任何方面的帮助,能提获胜机会的事情,他都不会错过。

    正如伟人所言,要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

    因此他不会因为国内援军士气低落,就彻底抛之不用。

    总是要先尝试一下,不定能有其他的惊喜呢。

    “我认为理当融入金江军的军制,如此不但用起来放心,也能号令一致。”

    谢友成提议道。

    “你们商议出个章程,就按照此事办。”

    唐清安下令。

    军司的官员,也行动起来。

    军司的徐辉,遵守将军的命令,巡视国内的援军,原来八千浙江兵,五千金陵兵,三千登来兵,两千天津兵。

    因为锦州的大败,由原来的一万八千兵,只剩下九千五百兵。

    唐清安对于这次的战损,是极为心疼的,不光是国内援军损失了近一半,连金江军都损失了近千人。

    国内的军队,是参加过金江军和蛮族老奴大战的,本来底子就不错,又具有大战的经验,放在国内也是强军。

    对于这九千五百兵,唐清安想要按照金江军的军法来训练。

    金江军的训练思路,唐清安可以自信的说,乃这个时期的世界一等之列。

    军校的建立学习的知识,选兵,选将,将领认字等等,都是脱胎于本时空,未出现的戚大帅,他的兵法。

    戚帅的兵法,数百年来广为流传,在国内外都有重大的影响。

    原来的时空中。

    从明朝后期,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其后的一段时间。

    戚帅的军事思想一直都是中国军事领域的主导思想。

    万历时期明军入朝抗倭,当时的总兵李如松当众说,平壤大捷所用的战法,乃戚将军之法也。

    清朝咸丰时期,曾国藩的募兵制度,挑选士兵的标准,编制体制,训练思想,军队纪律,作战战术无一不是戚继光的军事思想。

    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信中说,“闻足下所带之勇,精悍而有纪律,务望更加训练,束以戚氏之法。”

    包括太平天国的名将李秀成,他营中桉头上,摆放的就是戚帅的兵书。

    国内是如此,国外同样如此。

    朝鲜国主下令到上朝,购买戚帅的兵书,按照其兵书,募民为兵,教以戚氏三手练技之法,置把总,哨官,实如戚制。

    日本宽政九年,十年,连续翻刻戚帅的兵法,称呼戚帅为戚子。

    在日本,戚帅是子,和孔之,孟子一样的子。

    “戚子之书节制精明,号令严谨,实兵家之规则,行军之律令……及今时。

    损益此书,变通其事,而兴练兵讲武之要法,振护国保民之伟略……而于圣贤虑亡之戒思过半。”

    乃至于弘化元年至文久三年,戚帅的兵书又重新翻印。

    太平时节就逐渐消失,而每当政局不稳,民情慌乱时,关于戚帅的兵书就大为流行,都在借鉴训练军士。

    几个世纪的中国,朝鲜,日本都是如此。

    戚继光的兵书,就是一部伟大的军事操典,和国内以往的兵书,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唐清安当初向贾府自荐,信心十足,敲门砖他是有的。

    至于贾珍能不能识货,那就是看运气了。

    首先贾珍在红楼原文中,就是组织过勋贵子弟较射的,其次,唐清安看重的是贾珍身后的贾敬。

    事情先做,能不能成功,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达到目的。

    贾府达不到目的,唐清安就会考虑王子腾,王府处也达不到目的,就会放弃勋贵的力量,直接跟随舅舅回辽东。

    以舅舅的关系,成为一名低级军官。

    然后想办法投靠忠顺王。

    那时候的忠顺王,可没人会主动投靠,哪怕自己只是一名小军官,也不会彻底拒绝。

    不定因为自己主动投靠,成为忠顺王千金买马骨的对象。

    如果都靠不上,那就完全学习毛文龙,自产自救,在朝鲜建立东江镇,不过道路要更加的艰辛。

    如今国内总兵吴宏战死,王纯被俘,不知是投降了还是英勇就义。

    逃回来的还有王凤,常栋。

    浙江兵报仇心切,愿意听从金江镇的整编,也有群龙无首,无法抗衡的原因。

    金陵兵同样如此。

    王凤只有一千兵,常栋只有一千五百兵,也无力抗衡金江镇。

    且知道金江军的厉害,不敢违背平辽侯,也服从了军司的安排,没有向朝廷弹劾平辽侯。

    如果王凤和常栋不愿意,唐清安还真不好硬来。

    因此他特意招来王凤和常栋。

    “明年和蛮族大战,你们二部兵力不够,无法独立成军,因此要整编,希望二位知晓大义,一心为公。”

    “平辽侯所命,我等愿意遵守。”

    两人很乖巧。

    原本国内的援军,被朝廷派到金州,有支援金江军的意思,更有制衡牵制金江军的暗中的意味。

    如今以他们两人残存的实力,根本做不到牵制金江军,还不如乖乖的听话。

    在锦州的失败,对两人也是很大的打击。

    “如此甚好,我不会亏待二位。”

    有了平辽侯的承诺,两人也不在有其他的顾虑。

    因此军司立刻整编了这九千五百兵,重新分了三营,并从各军抽调了军校生出身的中低级武官,充入了这三营。

    所以现在的金江军,为战事准备的有四十三营。

    不光金江镇各地都动了起来,大周国内也是如此。

    登来码头草料,粮资已经高达上百万石,其余物资兵甲不可计数,并征集了众多的船只,用以运送金州。

    山东的苏观,登来巡抚韩昊。

    两名亲近金江镇的官员,对于物资的运送,极为的配合。

    加上贾雨村,三人形成了一个三角,三方配合娴熟。

    “再于登来,发粮二十万,豆十万,布三万解往金州,以支应金州调兵前线。”

    “金州各军练兵完毕,即已准备开往前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理应充足各库,以备战事。”

    巡抚贾雨村的奏疏,核粮道官张云承的奏疏,先后抵达朝廷。

    “金江军,原国内兵,合计四十三营,近十三万兵,已整装待发,只等朝廷粮资。

    另请登来大营的各兵,先至者先调入金州,以磨练双方之默契。”

    平辽侯的奏疏,也已送达朝廷。

    国内征调了五千广东水师和步兵,福建兵三千,广西兵七千,云贵兵四千,浙江兵三千,山东兵七千,金陵兵七千,山西兵两千,川兵六千,江西兵三千,湖广兵五千。

    合计五万两千兵。

    登来的大营,目前只有山东,山西,川兵,江西等地的士兵已至,其余还在路上。

    军队征调了,可是朝廷竟然选择不出统兵大将。

    老派的勋贵,例如神武将军这等有领军经验的,因为太上皇的原因,不受皇帝的信任。

    都降职发配到了边缘地区,导致京城的勋贵,皆不堪大任。

    勋贵不能用,那就要用文臣。

    可是同样因为太上皇的原因,原来朝中的老臣,重臣,也都已经去职。

    新提拔起来的官员,要资历没有资历,要经验也没有经验。

    偌大的京城,一时间竟然找不到人才。

    刘一儒如今大权在握,满朝门生故旧,看上了这个职位,提议了自己的门生吴文华。

    皇帝还在犹豫,却受到不少稳重人的反对。

    此人没有处理过军务,如何能负责这等军务大事。

    而唐清安闻知后,也坚定的上疏反对。

    “军国大事,乃国家之安危,如何能轻率而出,必选老臣持重之人,方是国策。”

    刘一儒此人敌视勋贵,他的门生,唐清安不放心。

    如果导致两军不合,唐清安就要考虑,是否还要坚持原来的军事计划。

    他愿意为国平辽,代价却不是金江镇大败。

    在宁远的忠顺王请命。

    忠顺王有能力,有资历,他出任总督,虽然会导致金江镇获得的利益最小。

    可是为了胜利,唐清安愿意支持忠顺王。

    可奇怪的是,皇帝却没有同意,而是下诏忠顺王,编练锦州军,牵制北镇。

    皇帝的亲信史鼎,看出了其中的机妙,不过他没有为忠顺王说话,而是推荐了他的大哥。

    史鼐。

    史鼐是勋贵中,难得的担任重要职位,却没有倒向太上皇的人。

    且皇帝深信史鼎。

    没有掌权之前,史鼎就旗帜鲜明的支持皇帝,为皇帝出谋划策,立下了大功。

    加上史鼎常夸耀史鼐,对于史鼐的才能,皇帝也是深信不疑。

    毕竟史鼐没有被罢职前,在锦州做的也不错。

    最后因为刘一儒的原因,皇帝才同意刘一儒的建议,召回了此人归京。

    刘一儒原本的门生魏毅,担任辽东经略,导致锦州大败,这一回又提议他的门生,也是皇帝犹豫,最后没有认同的原因。

    最后思来想去,同意了史鼎的建议。

    史鼐重新出山。

    正如红楼原文中一样,第二次外放。

    

    http://www.cxbz958.org/hongloucongliaodongkaishi/326741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