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红尘渡劫 > 一四〇、历代名瓷精品

一四〇、历代名瓷精品

    周航将钧窑花盆收进了袋子后,拿起一件月白色的南宋官窑瓷器。

    这类瓷器是宋朝迁都临安后,邵成章提举在殿中省修内司,按北宋旧制度在凤凰山下设立的官窑,又称为内窑;后来又在郊坛下建立新官窑。

    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黄三色,有冰裂纹,隐纹如鹰爪。

    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言:“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臃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垣斋笔衡》中提到“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为南宋初期设立的第二座官窑,称“郊坛下官窑”,也位于杭州。

    “袭故京遗制”移地于南方继续生产,开始于绍兴十三年,却连续生产了一百三四十年的优质瓷,前后映辉,为中国奠下了制瓷王国的美名,千多年以来,被举世认为宋瓷是艺术性最高的时代。它通过细致纯熟的工艺,将流畅简练的造型和精光内蕴的釉色和谐统一在一起,代表着八百年前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也是南宋时期发达的科技文化真实的写照。由于它产量有限,传世甚少,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闻名于世。

    而与南宋官窑的知名度不相适应的是,关于它近乎零星的史料记载,让今人觉得扑朔迷离、莫衷一是。因此,南宋官窑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一项令人瞩目的重要课题。

    周航拿出来的这件官窑瓷器,是一个月白色鼎式圆形香炉,一看器型的创作灵感就是来自于青铜器。周航给两个小白介绍道:“这个鼎式圆形香炉,是来自于南宋时期的官窑瓷器,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黄三种釉色,有冰裂纹,隐纹如鹰爪,底部有五个圆形挣钉,这口沿上和鼎脚上的黑红边线,叫紫口铁足,这釉面上的裂纹重裂纹叫做冰裂纹,紫口铁足和冰裂纹,是南宋官窑瓷器的两个重要辨识特征。”

    周航又拿起一个棕黄色的瓷器来,对两个菜鸟继续说道:“这个棕黄色碗叫哥窑碗钵,上面像米粒般大小的开片叫百圾碎,上面红的黑的裂纹叫金丝铁线,整个瓷器是满釉,只在碗底留下了五个圆形挣钉,与南宋官窑瓷器极为相似,只是少了紫口铁足。除了在清代雍正年间官窑有过仿制以外,历代仿制的的少。如果手里有一件宋代哥窑瓷器,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应当加以珍惜。”

    谭浪惊讶地问道:“这两件东西应该价值多少?”

    周航说道:“每件瓷器至少在五万以上。”

    李刚惊呼道:“我靠,就这两样东西已经价值十万块,天啦!”

    周航笑道:“现在经济还不发达,将来也许更值钱,说不定一件就值十吨黄金呢。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万金难买心头好。”

    谭浪问道:“这两种瓷器也有气泡吗?”

    周航回答道:“你拿上放大镜,亲自看看不就知道了嘛。”

    谭浪拿起放大镜,先抓起哥窑瓷器仔细看了起来,他看得十分仔细,里里外外看了一个遍,重点关注了金丝铁线和底部的圆形挣钉痕;放下哥窑碗钵后,又轻轻抓起官窑瓷器,先从紫口铁足看起来,随后是开片和冰裂纹,最后不忘仔细关注了底部的挣钉痕迹和胎体颜色。两件瓷器她观察了十来分钟后,才放下了放大镜。

    周航见她看得认真,待她观察结束后,问道:“看了半天,看出门道了吗?”

    谭浪说道:“哥窑瓷器的瓷胎是土黄色,金丝铁线里面是茶垢污渍,百圾碎开片里面的气泡,是一个个小气泡堆成了一个大气泡,许多气泡已经破裂,留下了黑黄色的印迹。官窑瓷器的瓷胎是黑灰色,紫口铁足是烧制的时候,釉料在高温下发生熔融,变成液体往下流淌,是上面口沿上的釉子变得稀薄,露出了黑色的瓷胎。冰裂纹的开片有新有旧,但是里面的气泡形成与哥窑十分相似,都是有无数细小的小气泡堆积成一个大气泡,多数已经破裂,留下了许多黑黄色的印迹。”

    周航抚掌夸赞道:“不错,观察得很仔细嘛,浪姐有吃这碗饭的天赋。”

    李刚也不甘落后,也抓起放大镜仔细看了起来,他看了几分钟后,放下了放大镜。说道:“果然如此!”

    周航说道:“官窑瓷器和哥窑瓷器里面的气泡,这种现象叫做聚沫攒珠,是鉴别他们的又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到今天还没有发现哥窑得的窑址,有些藏家认为哥窑瓷器其实就是南宋官窑郊坛下官窑出品。”

    李刚说道:“管它出自哪里呢,只要碰到了这些特征的瓷器,先拿到手中再说。”

    周航说道:“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你很快就会破产的。记住自己的原则才是最重要,不要头脑发热,一时冲动为自己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谈笑间,周航将两件珍贵的瓷器收进袋子里,又抓起桌上最后一个白色净瓶观音像,对二人说道:“这尊白瓷净瓶观音像,是北宋早期的定窑白瓷。定窑是中国宋代主要瓷窑之一,后世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烧瓷始于唐,盛于北宋,元以后衰落。北宋苏轼《试院煎茶诗》、宋邵伯温《闻见录》、元刘祁《归潜志》、明曹昭《格古要论》、清朱琰《陶说》等文献,均对定窑有所记载。古陶瓷专家叶麟趾先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率先调查了定窑,确认了曲阳涧磁村窑址。1950年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定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基本上弄清了定窑的烧瓷历史、烧制工艺、装饰特点、产品品种以及与邻近地区的相互关系。受定窑影响并烧制定窑风格产品的窑口,多集中在山西省境内,有平定窑、阳城窑、介休窑等。还有四川省的彭县窑,也曾烧造过定窑风格的白瓷。定窑瓷器传世品较多,原清宫收藏的也不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长沙,浙江临安,陕西西安,江苏镇江、南京、江浦,河北曲阳、定县,河南安阳,辽宁朝阳和北京通县、丰台等地的唐、宋、辽、金墓葬、塔基、窖藏中均出土了许多定窑瓷器。仅1969年发掘的河北定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和至道元年(995)的两座塔基,就出土了完整精美的定窑瓷器一百余件。根据胎釉特征,这尊白瓷净瓶观音像,就是出自于河北曲阳的定窑。”

    李刚说道:“那它的珍贵程度就不如其它四个窑口的瓷器了。”

    周航笑道:“不能一概而论,真正的宋代定窑瓷器,还是不逊色与汝钧官哥四大窑的。就这尊白瓷净瓶观音像,谁见了不喜欢?真正的稀世珍品,谁不爱呢!”

    李刚问道:“除了宋代的五大窑瓷器,那么后来的瓷器难道就不值钱了吗?”

    周航笑道:“物以稀为贵,真正的宝贝,在藏家眼里就是价值万金的。比如元代的青花瓷器,明代洪武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永乐、宣德两朝时期的苏青青花瓷器,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器,弘治时期的黄釉瓷器,嘉靖时期的霁蓝釉瓷器,都是藏家们极其喜欢的珍藏品。到了清代,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瓷器都是不错的收藏品;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以及景泰蓝都是珍贵的收藏精品。到了现在,1975年湖南醴陵和江西景德镇两地烧制的毛瓷,也是价值千金的珍品收藏瓷器。”

    李刚问道:“有样品吗?我想看看这些瓷器的样品,要不然以后看见了也不认识,那就丢人丢到家了。”

    周航将定窑白瓷观音收进袋子里后,再次拿出了五件瓷器,摆放在桌子上。

    他先拿过一个圆口鼓腹的青花大罐,上面描绘的人物故事是刘玄德三顾茅庐,人物、骏马、修竹、茅屋,画面层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周航对二人介绍道:“这青花大罐就是一件元代青花瓷器,圆敞口、大圆底、有一个斗笠型的盖子,整个瓷器粗矿大气,典型的汉蒙风格。底子是无釉细砂底,这是鉴别元代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一定要牢记在心。”

    谭浪说道:“尽管这个元代青花瓷器古朴大气,但我觉得与刚才看到的宋代五大窑瓷器对比起来,少了几分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

    周航赞道:“浪姐的眼力真不错,这就是文化。文化有千差万别,有深有浅、有粗有细、有的含蓄内敛,有的豪迈奔放,并不是千篇一律,一层不变的东西。”

    说罢,他将元青花放在一边,拿过一件青红相间,四十来公分高的梅瓶。继续给二人介绍道:“这就是大明洪武青花釉里红瓷器,这种瓷器的外形就是美人肩的梅瓶。”

    李刚问道:“这红色怎么不红呢?倒是看上去是灰紫色。蓝色也不太蓝,显黑。”

    周航回答道:“必定是时间久远的的东西,这跟当时用的矿物颜料和烧制温度有很大关系。”

    谭波说道:“我们只需记住洪武青花釉里红瓷器,就是这个色彩就行了。”

    周航没理会他们的争论,而是拿起一个三十八公分高的四瓣瓜楞青花尊,只见青花枇杷果叶,两只喜鹊站在两枝枝头上,一上一下对望着鸣叫,这是非常吉祥的寓意:“欢天喜地。”周航将这件青花瓷器放在桌子上,对李刚说道:“你们仔细看看这件瓷器,与前面两件瓷器有什么不同。”

    李刚闻言,立即抱起瓜棱瓶对比元青花和洪武釉里红瓷器,看了半响。说道:“我明白了,青花颜料不一样。元青花和瓜棱瓶的青花颜色,比洪武瓷器的青花颜色要明亮艳丽,但这种明亮的青色有晕散现象,有的地方还有黑色亮银斑。”

    谭波却拿起了放大镜看起几件瓷器的气泡,周航乘她观察旗袍的时间,又拿起一件口沿上写有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葫芦绶带扁壶放到桌子上,让李刚仔细对比瓜棱瓶进行观察。李刚闻言,又拿起手电对着两件青花瓷器仔细观察起来,足足看了五分钟后,才放开手里的电筒。

    待李刚抬起头后,周航问道:“都看到什么了?”

    李刚回答道:“瓜棱瓶釉面光滑,葫芦绶带扁壶有橘皮纹。”

    谭波放下了放大镜,说道:“气泡不一样,元青花有大中小气泡、破裂的占了一大半以上,微观规整气泡与变形气泡共存,气泡破裂后有碎屑,还有网格纹和雾状棉絮;洪武瓷器的气泡较少,小气泡几乎看不到,只有几个孤零零的大型气泡;瓜棱瓶的气泡大中小都有,但分布明显,有间隔,部分气泡已经破裂;宣德青花也是有大中小气泡,气泡之间仿佛有分子链连接一般,破裂的气泡有白色,黄色。并且瓷胎有的是火石红,有的是土黄色。”

    周航待二人各自陈述了观察到的细节后,回答道:“这几样瓷器分别是元青花瓷器、洪武釉里红瓷器、永乐青花瓷器、宣德青花瓷器。它们的青花料都是一样的,叫苏青料。至于为什么会呈现不一样效果的青蓝色,是由于烧制温度的掌控......”

    于是他给两位瓷器小白讲起了,这几代瓷器的配料和烧制温度的详情来。

    原来元青花瓷器,由于麻仓土掺进瓷石中,因此造成胎体中多有缝隙,并且存有更多的水分。因此,加上柴窑烧制温度很难上升到出青的1250度以上,稍微一把火力不够,整个窑的青色就难保证了。这样就不能让气泡完全熔融,所以就造成了釉里小气泡密集,同时大气泡突出的元青花气泡特点。

    而苏麻离青料,在1250度左右10度发色为宝石蓝,温度再高之后发色会偏黑,随着烧制温度的提高,釉面熔融程度也就是玻化程度变得更高。玻化程度越高,釉面光泽越强,发色越偏蓝黑,釉里小气泡不再那么密集,部分地方看不到气泡,已经完全烧飞了。但是釉面的光泽程度明显提升了。这就是为什么洪武青花釉里红瓷器,釉面玻璃质感强,气泡较少釉子比较通透的原因,此时的元青花达到了古代青花瓷的顶峰。烧成温度在1280度以上,玻化程度高,发色纯蓝偏黑,铁锈斑就不再那么明显。

    几十年后的永乐瓷器,由于达不到元末青花瓷器的高峰水平,同时胎体中麻仓土研磨得更加精细,更加细腻的胎体,使得苏麻离青过纯时的晕散效果更加明显,也就是对青料的运用达不到元代晚期的水平,而只是元代初期的水平,但是胚体达到了元代晚期的水平。烧成温度达到了元代晚期的水平,玻璃化程度高,如玉如脂。色泽从宝石蓝色到蓝黑色,代表着从1240-1300之间的烧制水平。同时,歇火后,冷却时间短,没有给到釉面以长时间慢慢凝固,所以没有橘皮纹。

    而宣德时期,对青料的控制已经可以随心所欲,既可以晕散,也可以不晕,冷却时间长,应该还存在二次烧成的可能性,因为有些闷釉的感觉,与元代初期低温发色不同,闷的感觉是一样的。有些气泡已经成了盐状。橘皮纹应该是和元初期,烧成温度不够1280度,但是烧成后保温时间延长,降温比较慢,造成气泡溢出后形成棕眼有关。后来的烧瓷专家们研究发现,宣德时期使用了馒头窑,代替了以前的葫芦窑,是橘皮纹形成的重要原因。此时,瓷胎达到了元末的水平,青料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可以自主控制晕散与否,烧成温度却低于永乐,只是元青花初期的水平,所以橘皮纹明显,釉内气泡聚沫攒珠。部分器物釉色洁白,部分器物无橘皮纹,温度比较高,是放在窑里最好的窑位的结果。釉色洁白是因为釉越来越精的原因,已经达到和超过元末的水平。

    宣德过后二十多年的天顺朝,已经完全能够控制瓷胎的洁白程度,和青料的发色晕散。再接下来六年后,开始出现了成化瓷的洁白和发色淡雅的新局面,从元代至正以来到明代成化年间,接近八十年的时间,中国青花瓷面貌开始焕然一新。再后来没了苏青料,而是采用回青料和国产青料混合着用,对于青花的把控程度,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后面清三代时期的青花瓷器,成了收藏家们的宠儿,就是这个原因。

    瓷器的收藏要重点防范清末民初几十年里,大量造假的各类瓷器,当初是用来专门骗西洋鬼子的。由于产量太大,西洋鬼子太少,所以后来连许多国人也上当受骗了。

    周航这通专业的解说下来,二人总算听明白了,这些瓷器将来肯定值钱。

    李刚问道:“是不是只要我收到几件这样的瓷器,就代表在今后的日子里,衣食无忧,可以躺平了?”

    周航哈哈大笑道:“差不多吧,至少比你在港务局上班强。只是人生未来无常,谁又说得清楚呢!”

    谭浪双眼冒星星,说道:“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今后不能叫你小航了,要叫你周老师了。”

    周航着摆手道:“别,我们是发小,就叫小航吧,这样显得亲切一些。”

    李刚问道:“那人家要卖瓷器给我,又该怎么出价呢?”

    周航说道:“有点宝光的十块钱左右吧,有亮光的新瓷器几毛一块就行。因为你们是外行,只能按废品来收购,价格尽量压低了收,利润空间才会有大。”

    李刚站起来给周航深深地鞠躬致谢。说道:“多谢小航的指点,让我今天受益匪浅。今后收来的东西,还请你定期给我把个关。”

    周航也不客气,说道:“只要是真东西,我都给你收了,哪怕是旧房子,只要你提供信息,一旦我买下来了,给你十分之一的成交价作为酬劳。”

    谭浪和李刚立即又向周航鞠躬致谢,搞得周航很是无语。看来自己与发小,以及那些当年的小伙伴们之间,已经有了一道无形的墙。罢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切顺其自然吧。

    http://www.cxbz958.org/hongchendujie/382020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