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大明世祖 > 第一百零二章衣裳

第一百零二章衣裳

    随着福国的建立,偌大的蒙古高原立马就一分为四。

    以北海(贝加尔湖)而设的北海总督府,土谢图汗部为基本的漠北将军府。

    喀尔喀三部之一的札萨克图汗部则是未来的梁国,绥远、漠北的军队正在征服中。

    车臣汗部则是福王所在。

    之所以设立藩国,而没有建立将军府或者总督府,莫过于蒙古太大,近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约莫十三个安徽省,十一个河南省。

    这般庞大的面积,如果全部直辖的话,财政上的支出就会极其庞大。

    如此,让藩国自给自足就是正确的选择。

    而喀尔喀三部不过是蒙古的疏宗,真切的黄金家族所在,漠南地区,则同样被大明一分为三。

    绥远、察哈尔、科尔沁。

    可以说,曾经庞大的草原地区,已然四分五裂,成了五省二藩国,如果这样还能再次统一,那大明干脆就灭亡算了。

    福王对于朝廷的政治安排倒是一知半解,但他明白自己之藩的目的,就是归化蒙古人。

    种田与归化,是得两手安排。

    这不,朝廷直接让曲阜的孔裔家族做出来贡献。

    领头的,自然是孔家子弟,孔兴陵,以及颜、卜、闵、冉、曾、孟等六贤裔后代,可谓是大小数十人。

    “呸,怎么那么多羊粪?”

    孔兴陵骂了句,拍了拍衣袖,感觉浑身充满了屎臭味。

    偌大的东阳城,真正的建筑只有王宫和国相府,寺庙,余者不过是木架罢了,以及大量的帐篷,甚至能见到牛羊。

    冬天为了防风雪,大量的牛羊被驱赶入城躲避,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扫干净。

    “唉,怎么混了这个差事?”

    一旁的孟兴凡同样满脸晦气,长吁短叹。

    几人互望了一眼,脸上的表情尽皆难看。

    摆在他们面前的,则是刚挤的牛奶,羊奶,为了照顾他们的伙食,甚至添了一碗大麦粥。

    即使牛奶里面的羊毛已经被梳理干净,但几人眼尖,依旧能看到残留的几根毛。

    一瞬间,他们立马就没得胃口。

    “吃!”孔兴陵压着反胃:“这里可不是库伦,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可以吃。”

    说着,他捏着鼻子,一口气灌了下来,然后吧唧嘴把毛吐掉,才小心喝起了粥。

    其他几人则犹豫良久,不敢喝下。

    “这时候不习惯,日后有你苦吃。”孔兴陵立马劝说道:“咱们来到这福国,早晚就要习惯,长痛不如短痛。”

    “是!”六人满脸苦涩地咽下,然后小口小口的喝起粥来,仿佛是人间美味。

    没有包子,馒头,咸菜,油条,蒸饺,这真的不习惯。

    喝完不过片刻,就有人捂着肚子去了茅房。

    孔兴陵则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实际上,对于目前的处境,他是极其不满的,但又没有办法,这是抽签所得。

    公认的藩国之中,福国是最差的,但偏偏让他抽了,那就只能吃苦头。

    他深刻的怀疑,这里面有猫腻,但没证据。

    在册封藩国的国策施行后,安享富贵上千年的孔府,立马就遭受了厄运。

    从嫡支再到庶支,关系越近,越会被选择去藩国传播儒学。

    从秦国到齐国,再到卫、越等,几乎每一个藩国都不会落下,大量的孔氏子弟被迫肩负了传学的重担。

    甚至年初,朝鲜、缅甸等国,也要求接一圣裔过去,在本国扎根,从而更好的宣扬儒家。

    当然了,在政治上,其不过是为聚敛读书人的人心罢了。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去各藩国当官是享福,但对孔家子弟来说,则是受难了。

    水土不服,文化争夺,政治要求,几乎过不上几天舒心的日子。

    一刻钟后,曾经食不厌精的几人公子哥,就将早餐给吃了干净。

    孟兴凡则忍不住抱怨道:“这祖宗们享了几十代福,如今到了咱们这,竟然到草原上吃羊毛,这叫什么事?”

    “里面肯定有猫腻,某手气没那么背!”

    几人议论纷纷,话里话外都是对现境的不满。

    这时,忽然有宦官跑来道:“孔先生,殿下召见!”

    “是!”孔兴陵忙起身应下,三步并两步而去。

    旋即,他就见到福分不浅的圆脸福王。

    虽然其不过二十岁,孔兴陵竟然在他脸上见到了慈祥。

    “本王决定任你为礼曹判书,负责整个福国的教化之道。”

    福王诚恳道:“目前你最要紧的任务,就是去建立孔庙,成立国子监,教授学子。”

    孔兴陵故作高兴地应下,实际上却心如止水。

    偌大的福国,读书人能有几个?

    自己这个礼曹判书,怕是会担任岂能先生吧!

    “殿下,痒序之教,我福国教师却是不缺,但书本纸张却是要害,除了孔庙之外,最要紧的就是制纸了!”

    “纸?”福王一愣:“我福国连纸也做不了?”

    “殿下,纸需要亚麻,树木等,还是要砍伐森林才能得之!”

    福王叹道:“卿家所言有礼,你去往国相府,让国相空出些许地方来,钟亚麻吧!”

    “草原上的树木可不多,砍没了就是真没了。”

    孔兴陵恍然。

    这福王想的倒是长远。

    这时,吴廷玉也在为种地操心。

    大片的耕地被开垦出来,可不能直接都种粮食,许多急缺的东西也是要种的。

    如考虑到经济因素,他决定种植大黄、甜菜,这是很好的经济作物。

    而粮食上,则是黑麦,土豆,黄豆,燕麦等,尽可能得多一些,防止灾害来了,一股脑的就没了。

    同时,养牛羊战马,同样需要大量的牧草,苜蓿草的大规模种植,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肥地的紫云英。

    种什么决定完了,还得考虑到农具,沟渠,以及如何组织牧民们种田。

    这一桩桩一件件,可是让人头疼的事。

    孔兴陵要求种亚麻,吴廷玉大喜:“咱们这那么冷的天,能种亚麻?”

    “亚麻喜温耐寒,倒是能存活,到时候不仅可以织布,可能造纸呢!”

    “这般,我与你千亩地,尽数种亚麻,种子什么的你自己去弄,务必要弄成。”

    吴廷玉果断道。

    “听说东北那地方有铁牛,无论是翻地还是开荒,速度极快,一个能顶百人呢!”

    孔兴陵继续建议道:“殿下是陛下的爱子,继承又福王之爵,要一些铁牛也是不碍事的。”

    “铁牛?”吴廷玉呢喃着,然后干脆应下:“如果真的有这本好处,殿下显然是会同意的。”

    四月十五日,东阳城忽然就热闹起来。

    城内的寺庙大规模的聚集了许多人,可谓是热闹非凡。

    对此,福王派人问询了下,得知是佛吉祥日,也就是释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可谓是隆重。

    数万牧民聚集在城内,寺庙前,恭敬的接受喇嘛们的赐福,念经声响起,所有人无一例外的跪着,低眉,面色诚恳。

    紧张的士兵们,则突然的放松下来。

    在这样的节日里,没有哪个人敢肆意破坏,不然的话就是自绝于牧民。

    福王对此倒是看得津津有味。

    如此多的牧民,几乎把整个东阳城占据了三分之一,犹如一个个蚂蚁,望之就觉得壮观异常。

    “先生,这吉祥日倒是看起来不错。”福王随口道。

    吴廷玉则沉声道:“殿下,经过多年的传播,黄教已然是草原牧民的国教,已经深入骨髓。”

    “实际上,东阳城建城的之后,第一个架起来的建筑,就是喇嘛庙。”

    “臣第一时间,去库伦将大喇嘛的徒弟请来当主持,几乎是半个月的时间,所有的部落就来朝会了。”

    “你是说,我这个王,还得靠喇嘛来支持?”福王难以置信。

    “殿下,这话虽然不中听,但却是事实。”

    吴廷廷认真道:“在草原上,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喇嘛们保持敬意。”

    “我明白了。”福王恍然,语气有些低沉:“明日我会第一时间去年上朝拜。”

    “另外,我还会赏赐其五百亩作为寺产。”

    “殿下英明!”吴廷玉笑道:“如此一来,只要寺庙修到的地方,就会是咱们的触角,就是福国的领域。”

    福王摇摇头,心生感慨,同时又止不住的厌烦。

    早上要喝牛奶,喝奶茶,天天吃肉,

    糕点什么的完全没有。

    这也就罢了,曾经宽松的长袍,在这草原上也成了累赘,颇为不得体。

    这日子过得是极其别扭。

    “国相。”福王犹豫良久,才开口道:“你难道不觉得这长袍,显得颇为宽大吗?”

    “在这草原上,很是不便。”

    吴廷玉愣住了。

    虽然他心里认同这番话,但对于此话从福王口中出来,他还是感到震惊的。

    因为大明最在意的,莫过于衣冠了。

    在面对蒙元的百年统治后,大明朝虽然建立了,但在洪武初年,国内依旧保存着大量的蒙化因素。

    蒙人汉化的同时,汉人蒙化却同样不缺。

    例如,蒙古袍的盛行,孩童们喜欢剃光头发,留个髡(读kun,一声)发”。

    髡发是把头顶的头发剃掉,只留鬓角和前额少量的头发并梳成辫子。

    这种发型,在年画上依旧残存。

    但在洪武初年,孩童如果留这种发型,甚至会被阉割。

    如此情况在,在政治上的恢复后,文化礼制的恢复就提上日程。

    在衣物上采周汉,下取唐宋,而实际上却多为是唐朝。

    如圆领宽袍,就是唐服的典型特征。

    长达三百年的洗礼,服侍早就成了礼仪象征,轻易不得改变。

    “殿下所言颇对,只是不合朝论!”吴廷玉直言道。

    “不过,军中戎袍贴身,对于打仗倒是没什么耽误……”

    说白了,就是对于达官贵人,读书人挺耽误事的。

    “不合时宜之事,就应该易之。”福王认真道:“草原民风彪悍,教化那些牧民们穿长袍颇不容易,莫不过缩减几分,贴身一些……”

    “再者说,这长袍钻风不是!”

    除了累赘外,长袍还不保暖,在早晚兜风,滋味难受。

    如此情况下,就不得不改之了。

    “怕是朝廷不准!”吴廷玉小心道。

    “不碍事!”福王笑道:“大差不离即可。”

    “齐国,秦国多又改变,缩短了衣袖,下裳也短了三寸,内衬更只有一件,透气而凉爽正好适宜其湿热的天气。”

    “咱们这,也要改一些。”

    ……

    对于福王的服饰更改的要求,朱谊汐是同意的,应地制宜嘛!

    别的不提,长摆飘飘怎么骑马?

    只要样式还是汉服模样,就成了。

    你看军队,一向是与潮流相反,都是紧身贴身,就是为了更好的行动。

    而实质上,对于各藩国官服样式的改变,早就议论多年。

    在礼制和方便之间,冲突明显

    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成了常识。

    大明地方辽阔,差异极大,勉强维持不过是脸面好看罢了,终究是不实用的。

    朱谊汐回完福王后,就接见了南怀仁和卫匡国二人。

    卫匡国是东方教区的大主教,负责整个大明以及东亚藩国的事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作为耶稣会的教士,卫匡国的官途达到了最大。

    不过抵达大明数十年,卫匡国年纪终究是大了,需要返回欧洲养老,而他举荐的大主教人选,则是南怀仁。

    在东方教区的设立时,大明和罗马争吵不断,多亏了耶稣会在其中调解,这才达成了共识。

    东方教区的大主教, 必须是耶稣会传教士担任,但人选却是大明皇帝指认,然后再由罗马确认。

    换句话来说,大主教名义上是罗马的人,实际却是大明皇帝的人。

    如此两方都满意了。

    朱谊汐让东方教区的大部分的主教都是汉人,从而更好的抓紧权力,免得让罗马有机可乘。

    当然,在广阔的大明,虽然只能在海关城市传教,但为了保持影响力,必须要任用汉人,皇帝不过是让其提速罢了。

    大主教是传教士,大明以及各大藩国的主教则是汉人,取其实而不要名。

    即使如此,东方大主教的名位依旧让许多人趋之若鹜。

    南怀仁自然不例外。

    卫匡国来此,就是为了在离开前,举荐南怀仁。

    .

    

    http://www.cxbz958.org/damingshizu/380385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