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大明世祖 > 第十二章西北缺粮

第十二章西北缺粮

    盐政的革新,掀开了其光鲜的外衣,露出里面那腐烂的真实。

    两淮盐运使魏康直接上书,道:“两淮盐场数十座,连绵数百里,名册之上的盐户约莫三万余人,而实质上,却有近十万之数。”

    除去繁衍逃脱的,其余的尽是难民,或者贫民。

    大量的课使,借着权力,私自役使他们煮盐,然后将其卖给私盐商,不仅价格低,质量还好,从而弄得大量的财富。

    如此一来,官方盐场的官盐不足,而私盐遍地,从而导致赋税不断的流失。

    而对于淮盐,除了票盐法外,还有配套的盐丁法、盐田法。

    盐田自不必提,把熬煮海盐变成晒盐,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燃料,而且还人为建造门槛。

    只有靠海,有锅有燃料,随时随地都可以煮盐。

    而盐田则不同,需要优质的沙滩,大量的钱财人力来修建盐场,形成规模效应。

    如此一来,自然成本比较高,但却一本万利,庞大的支出自然就能剔除大部分,再加上规模化的制盐,必然降低盐价,私盐难活。

    盐田法施行后,再也不是煮盐那种人多力量大了,而是一定的数量。

    此时的话,就招揽一些盐户为盐丁,按时上班制盐,从而按月领取月俸,彻底封锁制盐漏洞。

    “仅此革新,通州府新增民户五千,口两万余;扬州府新增两千户,口万五之数,而海州府(从淮安分出,后世连云港)、淮安府,总添七千户,五万余人。”

    阎崇信如数家珍一般说道,脸上的喜色怎么也掩盖不住:“户部估计,这些人将会开垦二十万亩的荒地、盐碱地,为苏北增添更多的赋税。”

    “盐户一无所有,对于农耕也不擅长,地方上不仅要派人教习,还得免税五年。”

    皇帝于心不忍,直接开始施恩:“至于那些盐碱地,无论是盐户还是普通百姓,只要开垦,朝廷免税十年。”

    “陛下圣明!”几个内阁成员立马拱手赞叹,这的确是个大手笔。

    苏北、皖北一带,在南宋、金人对峙时,黄河夺淮入海,淮河因此长期不再有入海口,只能改道在三江营汇入长江。

    如此一来,黄河的漫灌,导致河水大量堆积无法排干,长期日晒雨淋之下,形成了数百万亩的盐碱地。

    由此,整个黄淮平原陷入到了长久的农业衰退期,近千年没有恢复。

    所以历史上江南省变成安徽、江苏,其实就是肥瘦搭配结合,富裕的皖南搭皖北,苏南搭苏北。

    盐碱地的恢复,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必须以十年计的时间慢慢来。

    不过士绅的有利一面也展露出来,小门小户,人丁单薄的自耕农,既然没有时间和钱财来养地,只有财大气粗的士绅们可以。

    “陛下,盐田法虽好,但却只能在南方施行,山东盐场、长芦盐场怕只能如旧。”

    赵舒直接泼冷水道。

    他说的是实情,山东、长芦二地,乃是围着渤海进行熬煮,北方的天气极差,也只能让盐户煎煮,盐田必定难行。

    如此一来,盐田法不行,人力稀缺,紧随其后的盐丁法也定然不行。

    甚至,他还有些话没说出来,盐田对于天气和地形较为苛刻,就算是南方也不能全部施行。

    “盐田法虽不行,盐丁法却可行之。”

    皇帝仍旧强调道:“以雇佣来替代赋税制,远比收盐来得干脆利索,不给那些人留下丁点的漏洞。”

    来个形象的比喻,之前的盐户相当于佃户,煮出来的盐大部分交给朝廷,剩余的部分也只能以极低的价格被朝廷收购。

    而盐丁法后,盐户却只是地主的长工,包吃包住,相较而言轻松许多。

    内阁讨论一番后,仍觉得不行,雇佣成本太高了。

    即使盐丁只要三四万人,每月五银毫来算,一年也要近二十万块银圆,而盐税才多少?两百来万啊!

    还是之前的无本买卖来的舒服,虽然是牺牲盐户的利益。

    不过皇帝却下定了决心,直言道:“盐丁制一出,配合盐田、票盐,每年盐税岂止两百万?最起码千万。”

    “到时候,这点银子,就像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内阁也非寸步不让,知晓君意不可违,只能选择妥协:

    如果淮盐那邊尝試顺利,才能推行全国。

    这般,淮盐的进去到了深层的改革期。

    不过江南等地在议论盐政时,远在甘肃的尤世威,则面對着即将到来的兵灾。

    李自成在青海地区艰难地降服土默特部了,兵马聚集至五万。

    而等他回顾之时,却发觉自己的根据地肃州被明军占据了,还成立了一个甘肃省。

    这让他极为愤怒,立马扬言要出兵。

    而刚入碾伯所卫不过月余的尤世威,着实有些害怕。

    这里距离河湟谷地,西宁卫,只有百余里,距离土默特部也只有三四百里罢了,对于骑兵急行军只要两天。

    不过他并非是害怕军队,而是害怕缺粮。

    没错,等他率领三万大军,抵达残破不堪,废弃多年的碾伯所卫时,终于意识到了一件事,粮道太长了,很容易被切断。

    而不好的是,李自成此时的骑兵却很多,如果粮道被断,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他就想着尽量储备粮食,以预防不测。

    在这片陌生的地域,久不闻明廷之声,粮食的重要性不断被拔高。

    可是尽管他再三征集,也不过管一个月而已,这远远不够。

    “统制可要求陕商供应。”

    姜瓖建议道:“只有陕商知道路,怎么运粮,并且有足够的粮能够送来。”

    “可是其要价太高了。”

    尤世威叹道:“从凤翔至此地,千里之遥,石粮至此也要三四两,咱们给不起,也逼迫不得。”

    谁不知道皇帝的背后站着陕商,就连他也在镇守榆林時与陕商关系密切,如果强行要求还不给钱,那不亚于捅马蜂窝。

    自己的运粮更是白痴,陕商要钱,而民夫吃粮最狠,还不如舍钱呢!

    如今钱不够,也不能抢逼,这就令人难受了。

    7017k

    

    http://www.cxbz958.org/damingshizu/307903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