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大明国士 > 第十八章 君子朋而不党

第十八章 君子朋而不党

    陈堪勉强扯出一个笑容。

    他现在不确定朱高煦只是单纯的念旧情打算保举自己做官,还是说在已经准备开始在棋局上落子,为自己争储做准备。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陈堪还没有那么慌。

    但如果是第二种,那就太可怕了。

    夺嫡啊,光是想想都让人手脚冰凉。

    纵观古今中外整个封建王朝史,参与进去这种事情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的。

    从龙之功,听起来倒是好听,但那意味着将九族的性命全部压上了赌场。

    陈堪可没那么大的魄力。

    更何况,陈堪还是穿越者,他清楚的知道,朱高煦并不是最后的赢家。

    押宝朱高煦,那是找死啊,自己这才刚死里逃生。

    所以,婉拒了哈。

    “王爷说笑了,草民暂时没有出仕的想法,一来,草民年纪尚幼,二来,学问也还未学到家。做官之事,还是过几年,等我和老师再学几年学问再说吧。”

    “那什么,草民吃饱了,就先告辞了,殿下请自便。”

    说完,陈堪朝朱高煦一拱手,转身就要离开。

    “站住。”

    朱高煦的声音响起,陈堪脚步为之一顿。

    他回头道:“殿下,还有什么事情吗?”

    朱高煦道:“本王让你走了吗?”

    陈堪老老实实的摇头:“没有。”

    朱高煦皱眉道:“你真不愿做官?”

    陈堪道:“不是不愿,只是打算缓几年再说,原因刚才草民已经和殿下解释得很清楚了。学问学不到家,即便是草民有做官的念头,草民的老师也不会同意的。”

    朱高煦没有接话,只是盯着陈堪,似乎在判断陈堪所言是真是假。

    他不说话,陈堪也不敢走。

    所以,两人一个站着,一个坐着。

    雅间内的气氛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行吧,既然如此,本王也不想勉强你。”

    半晌之后,朱高煦摆了摆手,示意陈堪可以离开了。

    陈堪如释重负,朝着朱高煦再度拱手。

    出了聚德楼,陈堪加快脚步朝大通街赶去。

    才刚刚进门,师娘郑氏便迎了上来,道:“元生,老爷在书房等你。”

    陈堪点点头,来到书房门口轻轻敲门。

    “进来。”

    方孝孺的声音传来,陈堪推开书房的大门走了进去。

    “老师,您找我?”

    方孝孺正在低头看书,见陈堪进来。

    头也不抬的问道:“你今天去见高阳郡王了?”

    陈堪有些诧异,朱高煦来找自己的事情这么快就传出去了?

    似乎是听见了陈堪的心声,方孝孺继续道:“想什么呢,不是高阳郡王所为,是为师自己的消息渠道。”

    陈堪恍然,方孝孺好歹也是大明士林的领袖,消息灵通一点,倒也很合理。

    遂拱手应道:“是,学生被高阳郡王殿下半道上给截了去。他说,他愿意保举学生做官,学生拒绝了。”

    “嗯,你拒绝他是对的,往后少要和他往来。”

    “是,学生谨遵教诲,老师可还有其他事情吩咐?”

    “没有了,你出去吧。”

    陈堪弯腰行了一礼,正要退出房门。

    方孝孺突然开口道:“对了,在大狱中,你送了为师一首诗。为师没有那么好的文采也做一首同样的诗送给你,便送你几个字吧。”

    说着,随手从桌子上取来一张纸,提笔,蘸墨,挥毫。

    陈堪回首,走到方孝孺身旁。

    静静的看着方孝孺落笔。

    顷刻间,六个大字跃于纸上,形若游龙,翩若惊鸿。

    “君子,朋而不党。”

    方孝孺的字,士林中千金难求。

    看着纸上的君子朋而不党六个大字。

    陈堪心中了然,这便是方孝孺为他定下的政治方向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双手合拢,行了一个正经的儒家揖手礼。

    诚心诚意的感谢道:“学生陈堪,多谢恩师栽培。”

    “去吧。”

    将字递给陈堪,方孝孺对他充满了期待。

    陈堪恭恭敬敬的伸出双手接过,又恭恭敬敬的退出了书房。

    ......

    齐泰与黄子澄被处决的消息并未在百姓之间掀起多大的风浪。

    但对于大明官场来说,所造成的影响却不亚于一场大地震。

    齐黄二人之死,对于大多数投降了燕王的底层官吏来说,所造成的威慑力足以让所有人都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建文朝的旧臣之中,齐泰,黄子澄,练子宁,铁铉,方孝孺等人都是拒不投降燕王的顽固派。

    其中方孝孺,因为被陈堪道德绑架,不得不向燕王低头,得以改变身死道消的结局。

    而练子宁因为有方孝孺为他求情,虽然还是不愿投降,但也得以免死。

    只是被褫夺了官职,遣送回家。

    铁铉则是还在济南固守,不过方孝孺的劝降信件已经在去往济南的路上。

    而且朱棣承诺过方孝孺,就算铁铉拒不投降,济南城破之时,也会留他一命。

    齐泰和黄子澄可就没那么好命了。

    方孝孺也不会去为他们求情,只会恨他们为何不早死四年。

    原因很简单,两人与方孝孺一直政见不合。

    不仅政见不合,两人曾经还仗着朱允炆的信任,颁布了许多看似合理,实则误国误民的政令。

    方孝孺和练子宁都知道那些政令不合理,奈何朱允炆对齐黄二人深信不疑。

    反而怀疑方孝孺和练子宁阻挠他们的政令是别有用心。

    气得方孝孺和练子宁一个自请贬官,一个干脆不问政事。

    齐泰和黄子澄他们是忠臣,这毋庸置疑。

    但他们也是误国的庸臣,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正所谓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但书生误国,却是速度极快。

    朱允炆在齐,黄二人尽心尽力的辅佐下,短短四年,天下便成功易主。

    本来朱允炆若是听方孝孺的,这场战争早就赢了。

    就算听练子宁的,晚一点也能赢。

    若是听他们两人的,则早晚都能赢。

    偏偏朱允炆选择听齐黄二人的。

    不仅让君王丢了江山。

    还让方孝孺不得不为了天下百姓接受了朱棣的胁迫,从此背上贰臣之名。

    方孝孺心中如何能不恨?

    别以为大儒就不会有小心眼,孔子还诛少正卯呢。

    http://www.cxbz958.org/damingguoshi/366820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